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为了揭示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本文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评价。结果显示表型遗传相似性低于DNA水平。40个品种(系)基于17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244,籼型为0.289,粳型为0.309,籼粳亚种间为0.162;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83,籼型为0.318,粳型为0.478,籼粳亚种间为0.267。48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14个,每个标记2~8,平均4.45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336,变幅为1.1515~5.29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58,变幅为0.2118~0.8816;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328,变幅为0.3768~1.8087。RM84、RM249、RM152、RM222和RM528是评价云南省水稻选育品种(系)遗传相似性比较理想的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粳型遗传相似性高于籼型。表明云南省选育的粳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低,且同一育种部门(或育种人)选育的品种遗传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52.
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2对SSR引物,对180份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进行分子评价.结果显示:2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9个等位基因,每一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5.9,变幅2~13;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583和0.528.基于模型的群体结构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5个类群,与国内自交系划分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3.
应用平均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21对SSR引物,对福建漳浦野生稻、海南野生稻共计62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漳浦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1个位点共检测到74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A=3.5238,有效等位变异数Ae=2.0629.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635,实际观察杂合度Ho=0.2465,香农指数I=0.8286;根据固定指数(F=0.3887)估算的异交率t=0.4308,说明漳浦野生稻的繁育系统属于一种自交率较高的混合交配类型;分化程度石潭湖群体高于古塘群体.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早熟甘蓝型春油菜遗传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研究了69份试验材料的遗传差异及其亲缘关系.2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18条多态性带,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5%,27对SRAP引物扩增出12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70.3%.两种标记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66处所有材料可以分为A、B 2个大类群;B类在相似系数0.620处又可分为7个亚类,10个天然双低早熟甘蓝型品系、2个甘蓝型亲本和4个新型品系聚在第1亚类中,其余的51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分别聚在其他6个亚类中.对55份新型品系进行遗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品系都合有4种带型,各品系所舍不同带所占比率不同.对各品系中含有白菜型亲本带所占比率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中白菜型亲本带所占比率与白菜型素本间的遗传距离为负相关(-0.52),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甘蓝型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为正相关(0.31),且达到显著水平.对试验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其来源进行分析(除与2个白菜型亲本间),遗传距离排名前20位的都来自新型品系之间或天然品系与新型之间,最大为0.544.  相似文献   
55.
利用4961对SSR引物对中棉所48的2个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筛选到71对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多态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261个F2群体进行扩增构建连锁图,获得了包含有49个标记位点的14个连锁群,共覆盖498.7cM,约占棉花总基因组10.0%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F2群体的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到l1个稳定的QTLs,其中铃重2个、表分4个、纤维整齐度2个、纤维细度2个、纤维伸长率1个.这些稳定表达的QTLs能解释较大的表型变异,可用于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也可为大铃、优质棉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提高大铃基因的选择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SSR与SRAP标记在玉米品种鉴定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SR标记和SRAP标记对19个玉米品种及8份莱农15样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2种标记的分辨能力及在亲缘关系和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表现.与SSR标记相比,SRAP标记用于玉米品种鉴定扩增住点数量更多,PIC值更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亲缘关系分析方面,SSR检测的遗传距离变幅更大,2种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在杂交种纯度检测中,SRAP标记的期望位点在杂交种群体中检测率高于SSR标记相应位点,检测杂交种纯度结果更接近田问种植鉴定,因而准确度更高.SRAP在玉米品种鉴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SSR标记技术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在杂交种纯度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57.
基于SSR标记分析小豆及其近缘植物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87对SSR引物分析了80份栽培小豆(Vigna angularis)、22份野生小豆(V.angularis var.nipponensis)以及10份豇豆属(共7个种)近缘植物,旨在比较豇豆属不同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分析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87对SSR引物在112份小豆及其近缘植物资源中共检测到667个等位变异.其中有75个、71个和82个SSR位点分别在栽培小豆、野生小豆和近缘植物中表现为多态.随机抽样分析发现,平均每SSR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近缘植物>野生小豆>栽培小豆,与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一致,说明近缘植物及野生小豆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栽培小豆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聚类分析显示,栽培小豆、野生小豆和近缘植物间的遗传分化比较明显,分别聚为三大类,其中栽培小豆的遗传背景与其生态环境相对应;近缘植物又可以分为三个亚类,亚类间的遗传距离与其亲缘关系相对应.本研究结果也说明利用SSR标记辅助豇豆属的种间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以68种蕨类植物和2种石松类植物的rps12基因为对象,在系统发育背景下,结合最大似然法,使用HyPhy和PAML软件对该基因进行进化速率和适应性进化研究。结果显示:位于IR区的外显子2~3,其替换率明显降低,rps12基因编码序列的替换率也随之降低,且rps12基因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明显升高;在蕨类植物的进化过程中,3′-rps12更倾向定位于IR区,以保持较低的替换率;rps12基因编码的123个氨基酸位点中,共检测到4个正选择位点和116个负选择位点。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序列进入到IR区后,显示出降低的替换率;强烈的负选择压力表明RPS12蛋白的高度保守性以及rps12基因的功能和结构已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9.
Vitex negundo L. var. heterophylla (Franch.) Rehder (Lamiaceae) is an important tree specie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yet the reproductive ecology of this species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productive traits of V.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the phenolog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 suite of characters was assessed: floral morphology, nectar production, pollen viability, and stigma receptivity) and mating system of this species were systematically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s,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s, and nectar product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during anthesis. Pollen viability and stigma receptivity at different flowering stages were measured by biochemical methods. Finally, 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SSR markers was used to reveal the mating system; outcrossing index and pollen‐ovule ratio were also calculated to help analysis. V.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showed several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outcrossing, such as abundant and attractive flowers, secreting nectar, and emitting scent. In addition, mechanisms such as homogamy and a short anther‐stigma distance that can promote self‐fertilization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this species. The coexistence of selfing and outcrossing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es a predominantly outcrossed mixed mating system (outcrossing rate, t = 95%). Th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is study may contribute to conservation of V.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from a reproductiv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